沒想到葉真居然說這一個青銅太陽輪是一個測量工具?
可是怎么看這青銅太陽輪都不像是尺子一類的東西。
黃臺長在場外是緊張無比的看著葉真的節(jié)目。
“這就是葉老師做節(jié)目的風格嗎?”
黃臺長其實平時并不會去看自己臺內的節(jié)目。
因為臺里那么多的節(jié)目,如果他要自己看的話。
根本就不夠時間,所以黃臺長一般來說都不會關注的。
可是現(xiàn)在黃臺長看著葉真做節(jié)目,有一種心驚膽戰(zhàn)的感覺。
因為他感覺葉真的思維太過于跳脫了,簡直不像正常人一樣。
陳監(jiān)制在一旁一臉悠閑道:“還可以吧,就這樣?!?
不過這一次節(jié)目里的很多東西,在考古界里都是屬于未解之謎。
都是只有一個猜測而已,甚至一些東西連猜測都無法猜測。
就像剛剛那菱形的青銅眼一樣。
孔思思和柳艷兩人目不轉睛的盯著葉真,好像葉真節(jié)目內容是什么都沒有關系。
她們兩人只是看著葉真就已經非常滿意了。
特別是葉真今天還穿了定制的新衣服,魅力是更上一層樓了。
厭勝聚之中,周教授看著那青銅太陽輪。
“這東西怎么看都不像測量儀器啊。”
“老吳,你怎么看?你專業(yè)的。”
老吳當年怎么說也參與到第三次的挖掘之中去。
其實第三次挖掘持續(xù)了差不多十年左右。
挖掘了很多次。
“現(xiàn)在考古界一致都認為這是太陽的象征。”
“五個輻射狀的角,象征著太陽?!?
“并且這五等分的工藝可不簡單?!?
如果是做過手工,或者是對工業(yè)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
偶數(shù)的等分是比較容易的,好像二四六八這一些偶數(shù)的等分。
是天然比較容易做到的。
但是三等分和五等分這一種,奇數(shù)的平分就有一些難度了。
不信的話,你可以自己去嘗試一下。
將一張紙平分成四份簡單還是平分為五份簡單。
可是葉真居然說這是一個測量儀器?
這怎么看也不像測量儀吧。
只是看到葉真默默在小黑板上開始書寫了。
頓時讓人有一種在上課的感覺。
葉真敲了敲黑板道:“大家看好了。”
只見葉真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青銅太陽輪。
單單是葉真這一手,就讓在看節(jié)目的人驚呼了。
就像是打印機一樣,葉真是徒手畫出來的,并沒有用到什么道具。
其實很多學生時期的老師都可以做到。
不用尺子,只是依靠粉筆就能夠在黑板上畫出來非常規(guī)整的圓。
甚至有一些地理老師,可以空手畫出來華夏的地圖。
葉真一邊畫一邊說道:“假如用線段把輪形器的五道芒的頂端連接起來。
便組成一個內接于輪形器外圓的正五邊形。
每兩道芒和正五邊形的一條邊組成一個等腰三角,其頂角為72度。
過作底邊的垂線,這條垂線便是頂角的角平分線。
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高,它把頂角平分成兩個36度角。
而三星堆遺址所在的廣漢,冬至那一天的太陽高度角正好就是36度?!?
聽到這里之后,觀眾開始目瞪口呆了。
大家開始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葉真笑著說道:“這只是初中的知識而已,應該不用我深入解釋吧。”
“大家接著看。
冬至這天中午北半球的觀測點太陽高度角與緯度之間關系的表達式為。
α=90°-23°26′-β。
其中:α為太陽高度角,β為觀查點的緯度。
三星堆的緯度約為30°55′
α=90°-23°26′-30°55′=35°39′。
和36度的誤差只21′,就連一度都沒有。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三星堆這青銅太陽輪的準確度到底有多么恐怖了吧?!?
一些觀眾的知識早就已經還給了老師。
“我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
“等等,我不是在上地理課吧!”
“太強了,三星堆的古人居然有如此精準的測量嗎?”
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要測算出如此精準的角度。
必須是需要非常發(fā)達的天文學知識,還有數(shù)學方面的知識也要跟上。
同時還需要有非常熟練的青銅工藝,這是缺一不可的。
緊接著葉真說道:“讓我們來看一下,古人是怎么測量的。
《周禮·大司徒》里面記載。
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罩林埃哂形宕?,謂之地中。
可知周人是以表圭測日影,夏至日,八尺之表,影長一尺五寸。
說人話就是tgα=ab,α為太陽高度角,a為表長,b為影長。”
說到這里有一些觀眾已經開始有一點迷糊了。
葉真繼續(xù)在黑板上寫道。
“在青銅太陽輪形器上,我們也可以找到這個數(shù)學關系。
前面提到的那個神奇的36度角與該等腰三角形的高、二分之一底邊所組成的直角三角形就構成了上述數(shù)學關系。
tgα=abα=36°是三星堆地區(qū)冬至日的太陽高度角,a等腰三角形底邊的一半,b等腰三角形的高。
……此處省略很多字?!?
只見葉真一通的計算。
這一些小小的計算量,對于葉真的大腦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