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條款比歷史上可好多了,主要是李默在波蘭和烏克蘭等前敵對國家實行的,成功的民族寬松政策,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才讓希特勒沒有生出軍事占領法國的心思。
德法條約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法國自愿加入歐盟,加入到反抗英美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正義行列,以德國為首的歐盟是正義國家行列嗎?
法國新總理菲利浦-貝當元帥接受了這些條款。沒有法國人指責說這些條款太刻苛。
貝當任新政府總理不到一周。保羅-雷諾因拒絕與希特勒簽定停戰(zhàn)協(xié)定而辭職之后,由貝當組成了新的內(nèi)閣。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他雄辯的講演中,呼吁法國堅持抗擊希特勒的戰(zhàn)斗,但貝當對此毫不理會。
丘吉爾在對議會發(fā)表的演講中說:“如果我們勇敢地抵御希特勒,整個歐洲就會解放,全世界便可走上陽光燦爛的廣闊原野。但是如果我們失敗了,整個世界包括美國在內(nèi),包括我們所熟悉所關切的各國,將陷入一個新黑暗時代的深淵。”
丘吉爾意識到他的講演不能阻止德國人的侵略。因為他也承認,法國戰(zhàn)役已經(jīng)結(jié)束,英國戰(zhàn)役即將開始,西方文明的存亡在此一戰(zhàn)。
英德雙方都宣稱自己的正義的一方,是文明的捍衛(wèi)者,和平的締造者,而英國此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義國家,而德國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空間,把戰(zhàn)火燒遍了歐洲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是正義的嗎?
一丘之貉爾,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
李默在法國小鎮(zhèn)貢比涅的一家旅館內(nèi),見到了希特勒:
“嗨!希特勒。”
“李默,你打的不錯,非常的漂亮,我就知道你不會讓我失望,你來找我有什么是嗎?”
“當然我的元首,我想,我想……”
“說吧,你這次為德國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榮譽,我應該獎賞你,所以我決定晉升你為中將軍銜,任職第十五裝甲軍軍長,兼任第十五集團軍副司令?!?
希特勒這次可是大方了,當然國防軍那邊因為法國戰(zhàn)役而晉升軍銜的也會更多,比如古德里安也將晉升為元帥軍銜,只要德國的軍官能打勝仗,希特勒都不會在軍銜上吝嗇的,歷史上也是這樣。
李默想不到希特勒突然拋給自己一個桃子,并且這個桃子還比較大,但是李默還是必須說出自己的觀點,那就是希望希特勒停止執(zhí)行“海獅計劃”。此時的德國的的確確沒有辦法和這幾個國家同時開戰(zhàn),德國只能全力對付一個,同時積蓄力量,等待與英美兩國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但前提就是必須一棒子把北非的英軍給敲死,讓德國可以獲得北非的資源,這個是德國取勝的唯一條件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