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余天是想和賣襪子的攤販好好聊聊。
要是聊得好了,興許會喝上幾杯,交個朋友。
八十年代,遍地都是商機(jī)。
雖說余天現(xiàn)在還缺少本錢。
但商機(jī),他不能放過。
改革開放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走在前面的人才能暴富,落后只有挨打的份兒。
余天讓李婉柔先去買些果脯和糕點(diǎn),準(zhǔn)備探望父母時用。
自己則是在小攤附近觀察了好一會兒,方才緩緩踱步靠近,蹲下身,和攤主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
老哥,這襪子多少錢一雙
余天指著擺在布上的一雙雙腈綸襪子。
六毛!來一雙
攤主見來了生意,應(yīng)付一句。
腈綸襪子的成本很低,成本在一毛五分錢左右。
批發(fā)價卻不便宜,大概在三毛五。
攤主賣六毛,一雙的話,能賺上兩毛多。
利潤雖然不少,但襪子的質(zhì)量堪憂,腈綸的不但不吸汗,而且樣式也不好看。
就算一天賣出十雙,也只能賺三塊多錢。
雖說日收入比工廠上班的工人,平均下來貌似要多一些。
但趕上陰天下雨,再加上交的攤位費(fèi),一個月下來,賺的不一定比工人多多少,有可能還會少很多,不確定性太大。
來兩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