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楚東良那種聰明人都看不清前路,何況是一幫剛放下鋤頭不久的泥腿子。
聽李衛(wèi)民說向陽集團可能被收走,自己可能重新過回以前的生活,一眾股東當即就群情激奮,拍著胸脯保證,一切都聽李衛(wèi)民的,讓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
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李衛(wèi)民就開始行動了。
建筑公司繼續(xù)招人,繼續(xù)接活。
食品加工廠進一步擴大,爭取年底之前,生產的產品遍布整個新原地區(qū),甚至進一步向其它地區(qū)拓展。
采石場,采沙場,增加開采規(guī)模,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地占領新原市場。
另外,李衛(wèi)民還準備成立一個機械廠,生產當下熱門的一些機械,比如拖拉機,三輪車之類。
好吧,說生產,其實是給自己臉上貼金。
以向陽集團目前的技術水平,頂多就是個組裝廠。
從其它地方運來零件,組裝好之后貼上向陽集團自己的牌子再賣出去。
別看生產方式很簡單,技術幾乎等于沒有,李衛(wèi)民卻對即將成立的機械廠充滿信心。
有上輩子的記憶,李衛(wèi)民清楚,后世的很多摩托車,三輪車,甚至是汽車,都是從這種毫不起眼的作坊式加工廠開始的!
八九十年代,正是摩托車,農用三輪車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李衛(wèi)民有前世的閱歷,怎么可能錯過這么好的機會!
除此之外,李衛(wèi)民還準備開辦幾個小商品制造廠,生產襪子,扣子,箱包之類。
從開放開始,到李衛(wèi)民重生之前,大的風口攏共也沒幾個。
接下來,第一個推進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大項目很快就要出現,那就是讓后世很多國家又愛又恨的華夏制造。
而那些鼎鼎大名的華夏制造,就是從毫不起眼的小商品開始的。
這年頭的小商品,不光是可以出口,內銷也有非常龐大的市場。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期間,國內對很多商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如果能提前布局,抓住第一個大的風口,向陽集團距離真正的騰飛指日可待!
有人可能會問,國有企業(yè)就沒有制襪廠,紐扣廠嗎?
當然有,而且產品的質量都不錯。
然而,正是因為質量不錯,國有企業(yè)才會競爭不過私人小廠。
隨著工業(yè)化發(fā)展,老百姓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原來買東西講究的是耐用,以后會逐漸轉變成追求美觀。
你一雙襪子穿三年,質量再好,樣式過時了也不會受歡迎。
我的襪子雖然不耐穿,但看起來好看。
不但好看,生產成本還低,銷售方式還靈活,用屁股想都知道,到底誰的襪子賣得好。
國有企業(yè)的商品,有時候你想買都找不著,想進貨都沒有渠道。
私人小廠的東西,主動給你送上門,成本低廉,還給采購人員回扣,兩者怎么競爭?
說得好聽一些,就是私人企業(yè)競爭力強。
說得難聽些,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后世鼎鼎大名的百步鞋,穿上之后,一百步之內鞋底就掉了,就是這個時代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