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警察通過走訪周圍群眾,并沒有發(fā)現(xiàn)和方晴有類似遭遇的受害人。
由此推論,這可能是犯罪嫌疑人針對性犯案或者是首次犯案。
但根據(jù)方晴提供的線索,她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走那條小道,再加上方晴說對方衣服面料特別,像是工服,警察有理由懷疑是認識方晴的人,偶遇后跟蹤的激情犯案。
警察將方晴當晚下班途中僅有的幾個監(jiān)控視頻查閱后,還真鎖定了幾個嫌疑人,再通過調查所有嫌疑人當晚的行動軌跡,合理排除后,最終將目光鎖定在與方晴同住一棟樓的大牛身上。
許之夏知道大牛是那個想要傷害方晴的壞人后,心情復雜的垂下腦袋。
在許之夏的認知里,大牛是少有的對他們母女毫不吝嗇的展現(xiàn)善意的人。
每次碰見,都會熱情打招呼,并詢問要不要幫忙。
許之夏還記得有一次在鹵菜攤碰見大牛,大牛還給她塞了一個鹵雞爪。
可,終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方晴揉了揉許之夏的腦袋,打斷她低落的情緒:“你是不是等我,還沒吃飯呢?”
許之夏嚕了嚕嘴巴。
方晴就知道是這樣。
方晴走進廚房,湯還溫熱著:“拿筷子,吃飯?!?
兩人坐上餐桌,方晴給許之夏盛湯:“多喝點,這是補氣血的?!?
許之夏‘嗯’了一聲接過湯碗,拿起瓷勺,突然發(fā)愣。
方晴:“夏夏,你怎么了?”
許之夏舔了舔唇:“我在想,要不要叫…”
許之夏眼珠靈活地轉了一圈,指著門對面:“叫他過來喝湯。”
補氣血嘛。
蕭野前段時間不是流了那么多血嗎?
許之夏又覺得自己的提議有些突兀,指著自己額頭:“剛才他還幫我擦藥了?!?
方晴可沒忘剛才蕭野一直擋著牛嫂的撒潑。她笑了一下,站起身:“你去叫,我添副碗筷?!?
許之夏嘴角勾起,去叫蕭野。
蕭野沒過去,說自己吃了晚飯,吃不下。
餐桌上擺放好的干凈碗筷,白添了。
大牛的事證據(jù)確鑿,沒有反轉的余地。
盡管這樣,牛嫂依舊堵上門找麻煩,罵方晴是賤貨。
她說話沒有條理:“我們家大牛幾十年都本本分分,怎么你一來就發(fā)生這樣的事,一定是你勾引他!”
蕭野只會在牛嫂要動手的時候上前阻止。
五月末,牛嫂跟兒子搬回娘家,房子租出去,這事徹底結束。
某天,蕭野從汽修店回家碰見許之夏,好奇問出心里的疑團。
方晴為什么要容忍牛嫂多次上門挑釁。
許之夏:“因為她兒子,她兒子是無辜的?!?
蕭野不太理解:“你媽是這樣說的?”
許之夏搖頭:“我猜的?!?
不用方晴說,許之夏就明白。
大牛的兒子今年剛好小學畢業(yè),圓頭圓腦看上去憨憨的,平時見著誰都會有禮貌的打招呼。
自從大牛的事發(fā)生后,他連學都不去上了。
已經(jīng)是有自尊心,有是非觀的年齡的孩子了。
被歧視、被排擠的孩子…
許之夏也是其中一個。
孩子,何其無辜。
所以,方晴會格外寬容一些,就算自己吃點虧。
走到六樓,蕭野將手上的塑料袋遞給許之夏:“拿著?!?
許之夏犯懵地接過來:“什么?”
蕭野開門進屋:“獼猴桃?!?
許之夏‘謝謝’都還沒道出口,蕭野已經(jīng)關門。
她還是扯著嗓子喊了一句:“謝謝?!?
許之夏已經(jīng)習慣蕭野的硬核式好意。
在這個夏天,圍繞著她和他的,不好的事情,似乎全部結束。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