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諳馭人之術(shù)的吳慎之很清楚,陳思遠絕非池中之物,之前委身于他,不過是想謀求發(fā)展而已,現(xiàn)在翅膀硬了,自然想要更高的平臺。
而更高的平臺......不出意外的話,那就是陸子鳴了。之前的姚啟超玩的就是這個路數(shù)。
手下人跳槽,不僅會帶來經(jīng)濟和聲望上的雙重?fù)p失,更為麻煩的是,還會將一些非常隱秘的事泄露出去,而這些機密被陸子鳴掌握之后,會對他構(gòu)成致命的威脅。
權(quán)力斗爭,是要流血的。
基于上述考慮,吳慎之便開始悄然布局了。其中最重要的招數(shù),就是在陳思遠身邊安插眼線。
此舉既可以監(jiān)視陳思遠的一舉一動,通時還可以收集必要的證據(jù),更好的控制這個龐大商業(yè)帝國的掌門人,可謂一舉多得。
在經(jīng)過周密策劃之后,張曉亮順利的被安排在了陳思遠身邊。這件事的保密程度非常之高,就連吳大公子也一無所知。
起初,陳思遠對張曉亮信賴有加,可時間久了,他便察覺出有點不對勁了。
并非看出了什么端倪,而是因為張曉亮太過完美了。
在經(jīng)營管理方面,陳思遠確有獨到之處,他的很多構(gòu)想和措施,都非常超前,正是因為此,在他手下干活是相當(dāng)累的,時刻都要保持緊繃的狀態(tài),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責(zé)罵。
在遠方集團,被陳思遠罵,幾乎成了所有高管的常態(tài),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挨罵的次數(shù),代表了你受重視程度的高低。
可張曉亮卻是個例外。
自從到了陳思遠身邊,這個年輕人就如通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精神狀態(tài),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讓向來挑剔的陳思遠,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時間久了,陳思遠便察覺到了其中的異樣之處。
張曉亮對他的了解,甚至超過了他對自已的了解,這在邏輯上,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通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張曉亮提前對他進行了充分且刻意的研究。
而這種研究,肯定是帶有目的性的,非常危險。
于是,陳思遠便開始暗中留意了,這是個斗智斗勇的過程,在反復(fù)試探和考驗之后,張曉亮最終還是露出了破綻。
并非張曉亮能力不夠,而是一個人常年扮演角色,難免會有疏漏。
通時,對張曉亮身世的調(diào)查也取得了進展,其在國內(nèi)的大學(xué)階段和歐洲履歷中,有長達七年的時間是和所提供的材料對不上。
如果換成普通人,這也許不算什么,無非是想把自已包裝的更好一些唄,但放在張曉亮身上,問題就嚴(yán)重了。
陳思遠立刻意識到,張曉亮很可能是有人故意安插在自已身邊的,但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他最初認(rèn)為,這個人是姚啟超。
畢竟,這兩家公司之間互相滲透得非常嚴(yán)重,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很快,這個推論便被否定了。
大量證據(jù)顯示,張曉亮并非來自姚啟超,而是來自高層的某位大人物。
事情至此,已經(jīng)沒有懸念了。
這個暗中在他身邊安插眼線的人,就是吳慎之無疑。
陳思遠很憤怒,但他表達憤怒的方式則是對老爺子愈發(fā)的恭敬,其恭敬程度,甚至可以用無微不至來形容。
在吳慎之進入核心層這件事上,他表現(xiàn)出了空前的熱情,不僅是資金上的支持,還親自出馬,四處串聯(lián)溝通,雖然沒起到什么決定性作用,但至少是盡心盡力。
與此通時,他對張曉亮的清除行動,也在悄然展開。
先是想利用大公子干掉林海的契機,搞個渾水摸魚,不料卻沒能得逞,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決定來個快刀斬亂麻,一次性解決問題。
他把這個任務(wù),交給了自已最神秘的朋友,七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