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趕到殯儀館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上午八點左右了。
黃嶺縣殯儀館的規(guī)模不算大,偏巧今天上午火化的遺體又比較多,林海和二肥辦完了手續(xù),便只能老老實實的排隊了,
快到十點的時候,終于輪到張大鼻子了,工作人員正與林海核對相關(guān)手續(xù),他的手機突然響了。
這個節(jié)骨眼上,他也沒顧得上看,直到把一切都辦利索了,這才拿出手機,見是個陌生的號碼,干脆就沒理睬。
可幾分鐘之后,那個號碼再次打了進來。
“你好,請問是林海同志嘛?”聽筒里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
“是我,你是......”
“我是東遼市委宣傳部的李長軍,現(xiàn)在正在去老爺嶺林業(yè)示范區(qū)的途中,來得比較匆忙,事先也沒和你打招呼,恐怕是打擾了呀?!蹦侨撕芸蜌獾恼f道。
林海一愣,隨即想起楊懷遠曾經(jīng)說過,市委宣傳部有意樹個見義勇為的典型,而他在黑瞎子溝的所作所為正好合適,看來,這是要來進行前期采訪了。
林海在縣委工作多年,對這套流程自然很熟悉。說實話,寫這種宣傳文章,對雙方來說,都是件很頭疼的事。
首先,被宣傳人要極力配合,把自己生活中的所有閃光點都提煉出來,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家都是普通人,平日里為生活而奔波忙碌,哪來那么多思想閃光點?。?
但宣傳文章卻需要這些。人,不可能生來就是模范和典型,當然要有一個過程,這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才是宣傳的靈魂所在。
于是,宣傳者和被宣傳者就只能坐在一起,促膝長談,一點點的從談話中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總之一句話,哪怕是無中生有,也得做到天衣無縫。
這是非常折磨人的過程,為了讓文章更精彩和具有可讀性,很多時候是需要適當拔高和渲染的,而拔高到什么程度,渲染到何等境地,都是很考驗作者的功力和水平的。一個稿子寫個十遍八遍都是常有的事,被戲稱為公文寫作中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