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瞎子溝里是沒有手機信號的,林海在山頂跟各組成員打了通電話,互相通報了下位置和情況,然后稍作修整,便朝山下走去。
下山的路更加艱難和危險,幸虧有二肥這么個經(jīng)驗豐富的向?qū)?,有他在前面開路,一切變得有驚無險。
快到半山腰的時候,大家在一塊空地上歇腳,二肥指著不遠(yuǎn)處一棵落葉松上綁著的路標(biāo)說道:“這幫玩戶外的人吧,都號稱有野外生存的經(jīng)驗,其實就是幫二五眼,看到這些標(biāo)記了嗎,這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下山路線,可他們選的這條路其實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在視線不好的時候,非??赡艹鲆馔??!?
賀遠(yuǎn)白了他一眼:“廢話,視線不好,還跑山上干啥?那不是找死嘛!”
這話也有幾分道理,二肥被噎得沒詞了。
歇了十多分鐘,大家一鼓作氣下了山,進入了黑瞎子溝。
林海老家的山林,基本以人工種植的次生林為主,樹齡最高也不過三五十年,與黑瞎子溝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目力所及,到處都是合抱粗的大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置身其中,感覺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連說話都不敢那么放肆和隨意了。
幾個人一邊前行,一邊對觀察林木的生長狀況,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拍照取證和文字記錄,并留下顯著標(biāo)識,以便日后查找。
為了加快進度,五個人分成了兩組,二肥和林海在東側(cè),賀遠(yuǎn)帶著另外兩個年輕人在西側(cè),雙方以羅盤的角度為標(biāo)識,保持橫向一公里左右的距離,相約在六眼神樹下匯合。
開始的時候比較順利,可走出去一段路之后,二肥卻突然停下了腳步,看著樹上的標(biāo)記,皺著眉頭嘟囔道:“我們前面好像有人,搞不好就是在昨天進來的那幫家伙,你看這些標(biāo)記,明顯是新茬口。奇怪了,他們怎么還在溝里呢,難道是迷路了?”
林海湊過去看了眼,樹上的茬口確實非常新。不過對迷路之說,卻不怎么贊同。
“應(yīng)該不會的,能跑到這里的,都是些資深玩家,gps定位和衛(wèi)星電話是必備的,迷路的可能性不大,估計是玩嗨了,有點流連忘返吧。”他笑著道。
二肥卻還是有些憂心忡忡:“他們肯定沒帶當(dāng)?shù)叵驅(qū)В绻邢驅(qū)У脑?,是絕對不會帶他們往這邊走的。”
林海笑著問道:“為啥?難道真有黑瞎子出沒呀?”
黑瞎子是東北人對狗熊的稱謂,他們可不是動畫片里的熊大熊二,都兇猛異常,連老虎都要讓三分。
二肥很認(rèn)真的說道:“黑瞎子溝的地形非常復(fù)雜,漏斗坑、斷頭路很多,尤其是東側(cè),還有一段地下暗河,不了解情況,一腳踩下去,可就再也出不來了。我從小就在林子里鉆來鉆去,也不敢說哪里都熟悉,他們這些人就更不成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