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會。
“對了,聽說寧浩在準備新片了,不準備找小馬了?”唐安又說起一事來。
黃博愣了愣,不過也沒有隱瞞,“新片是有個想法了,他跟我和徐征也聊了一些想法,小馬那邊不會全部投資,其他的他還在尋找融資?!?
寧昊、徐征、黃博、王保墻這四個人互相之間都有聯(lián)系,但是四人相互之間也不都是朋友。
寧昊和徐征、黃博兩人是好朋友。
徐征和寧昊關系好,和黃博、王保墻是普通朋友兼合作者。
黃博和王保墻關系不錯,和寧昊是好朋友,但是和徐征就是普通朋友、商業(yè)合作的關系。
王保墻和寧昊不熟,和黃博關系不錯,和徐征普通朋友。
也不算很復雜。
不管寧昊是不是因為《黃金大劫案》撲街而離開小馬,反正后來的《心花路放》小馬只拿到了一點點份額,發(fā)行都沒份。
不過他的項目肯定不缺投資,唐安也想拿下。
原本被京城文化撿了便宜,和華宜投資《西游降魔》一樣,采用保底的方式賺了一大筆。
宋戈是保底投資,不是保底發(fā)行,京城文化這時候壓根沒有發(fā)行大片的能力,也沒有參與《心花路放》的發(fā)行
記憶中沒錯的話,《心花路放》總投資是5000萬的樣子,除掉1500萬贊助也就花了3500萬。
徐征和黃博參與了投資,是不是片酬入股就不知道了。
京城文化一次性付了1.25億給制片方,用這1.25億換取70%的制片方分成。
區(qū)區(qū)一個京城文化,唐安還不放在眼里,不過發(fā)行被中影拿走了,要想想怎么和平地搶過來,不和對方交惡。
《黃金大劫案》雖然是不算成功,不過好歹能盈利,而且那部片子的男主角畢竟是個沒有名氣的演員。
寧昊+徐征+黃博的組合,足夠讓任何人對這部新片抱以期待了,幾乎是百分百能賺錢。
寧昊又是韓三坪扶持起來的,搶了中影的業(yè)務得想個合適的借口。
現(xiàn)在寧昊的片子還沒籌備,劇本都不知道有沒有完成,唐安就讓黃博給帶個話,等到時候再坐下來談具體的。
唐安搖搖頭,競爭越來越大了,制片保底、發(fā)行保底,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宋戈算是第二個吃饅頭的,吃的滿嘴流油。
第一個是華宜,保底發(fā)行了《西游降魔》。
不過保底發(fā)行也有不同的,有的是以票房分界,華宜是以發(fā)行方凈收益分界。
票房分界也分很多種情況,之后的比例有按總票房的,也有制片發(fā)行方分成的那43%減去宣發(fā)費來分賬的。
華宜和周星池有個第二協(xié)議:“票房收入超過5億,則華宜會對片方額外分紅”,這是額外分紅,等于類似附加條款的獎金。
不過這個沒簽字蓋章,沒有法律效應。
就算簽字了,華宜認為這個票房收入是指總票房減掉院線、電影院、稅收等一系列分成之后華宜收到了的票房結(jié)算收入,不到五億。
周星池的理解是這個票房收入就是12.46億。
雙方也沒有備注,就算簽了字,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華宜大賺一筆,后來伯納、光羨等公司的參與的一些保底發(fā)行也都超過預期。
但這就是賭博,絕大部分還是輸家。
比如《盜墓筆記》的10億保底剛好壓線,《封神傳奇》10億,《致青春,你還在這里》4億保底,《絕地逃亡》10億保底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甚至一些中小型發(fā)行公司也拿出所有家當豪賭一場,但是由于電影質(zhì)量和自身宣發(fā)能力不足,直接就倒閉了。
......
在宴會廳另一角,鄭智威和程家商找到了劉德樺。
之前他們都問過張婉亭和另一位香江評委,他們都把票投給了杜琪風。
兩人急匆匆地問道,“華仔,怎么回事,怎么還是被唐安拿走了最佳導演?”
可能是太過心急了,問話的口氣有些沖,他們自己都沒有發(fā)覺。
劉德樺眉頭微不可查地皺了皺,“本來的結(jié)果就是他勝出了,拿到了15張選票里的9張,沒有任何問題?!?
“怎么會這樣!#¥&”
鄭智威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華仔你們?nèi)齻€就三張票,內(nèi)地評審就兩個,其他寶島評審我都挨個地找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