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江湖上依然流傳著他的傳說,圈內(nèi)所有人對他這部電影都異常關注。
8年磨一劍,成本近三億,究竟能拍出一部怎樣的電影!
以往也不是沒有3d電影,這兩年上映的《地心歷險記》、《飛屋環(huán)游記》、《冰川時代2》都是3d電影。
京城ume華星影城,全國僅有的11塊imax熒幕之一,也是8塊膠片imax銀幕之一,寬26米。
整個京城也只有三塊imax熒幕,另外兩塊分別在石景山萬達影城,寬21米、京城中華電影博物館,寬27米,后者是數(shù)字imax銀幕。
同樣的,華星這塊熒幕也是國際頂級的imax熒幕。
如果要給在銀幕的放映效果挨個打分的話,
華星這塊imax膠片&金屬幕可以打100分。
imax數(shù)字&金屬幕,99分。
imax膠片&白幕,96分。
imax數(shù)字&白幕,95分。
杜比雙機3d&金屬幕,90分。
索尼4k,3d&金屬幕,88分。
杜比雙機3d&白幕,86分。
reald&金屬幕,84分。
索尼4k3d&白幕,84分。
2d&白幕,80分,這就是我們平時看的普通電影。
xpan-d&金屬幕,75分。
xpan-d&白幕,70分。
杜比單機3d&白幕,65分。
3d特效大片觀看的效果不僅僅適合電影本身有關,放映設備、銀幕同樣是很重要的。
杜比單機3d&白幕的效果還沒有2d&白幕的效果好,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看了3d電影都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同樣,杜比單機3d&白幕上看《阿凡達》,比在imax膠片&金屬幕看的效果相差太多。
說句夸張一點的,《明日邊緣》拍出來之后,在imax膠片&金屬幕上的效果不會比《阿凡達》在杜比單機3d&白幕差,甚至還會強上一絲。
雙機和單機很好理解了,就是兩個放映機和一個放映機。
雙機的效果更好,兩個放映機分別投射左右眼的圖像,這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分辨率都沒有損耗。
不過雙機系統(tǒng)的3d在國內(nèi)比較少,因為成本更高。
國內(nèi)一般都是單機系統(tǒng),常用的是杜比3d,通過在鏡頭處加裝同步的濾光輪將光按不同波段分開再通過眼鏡分別接收。
杜比3d系統(tǒng)改裝容易而且眼鏡便宜,幾十塊一副,但是杜比3d對色彩的表現(xiàn)影響非常大。
而其他的,有些系統(tǒng)的3d眼睛要貴的多,七八百塊錢一副。
同樣,金屬幕在國內(nèi)也少,效果好自然就貴了。
票價都一樣,電影院肯定不會加裝金屬幕,也不會用更昂貴的放映系統(tǒng)。
不過《阿凡達》是數(shù)字拍攝的,所以膠片imax的效果反而不如數(shù)字imax。
一般在選擇影院的時候,最好選擇金屬幕的imax銀幕,反正票價也差不了太多,到時候看了單機白幕3d,要喊著五毛特效了。
或者杜比雙機3d&金屬幕、索尼4k3d&金屬幕,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