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上》開頭6分鐘的戲份就沉悶無比,殺了個孔融也波瀾不驚。
黃金開頭!
安西在本子上記下這四個字,圈了起來。
先抑后揚,接下來想必比又會抑吧。
安西充滿期待地盯著大熒幕。
接下來果然不出她所料,時間來到2003年,紐約聽證會,新夢想因為學生的成績太好,被指控盜用米國的教材。
樹大招風,米國人依然看不起成功的華國人,如今他們三個在米國人眼里不過就是三個教書匠!
談判的結果沒有出現,電影留下一個懸念,畫面回到農村成冬青的家里,他已經落榜兩次了。
第三次終于考上,成冬青開學。
這時候電影才正式開始,《中華合伙人》幾個大字出現在大熒幕上。
伴隨著崔鍵經典作品《新長征路上的套滾》的歌聲,成冬青踏進了燕京大學的校門。
大熒幕上一切都充滿了八十年代的氣息,不論是日用品、學生的衣著發(fā)行、老式的自行車等等,看起來是那么陌生。
成冬青就像個土鱉一樣好奇地打量著這所全國最高學府,不時地用手擦了擦鼻子,土味更重了。
“這牛逼了,這么有年代感,是在哪拍的???”
“衣服全是黑白灰藍綠,女生裙子都是碎花連衣裙,不露肩膀不露腿,太真實了!”
“這才良心,我看過一部電視劇八十年代穿熱褲小背心的,真實無語了?!?
“咱們學校八十年代就是這樣子嗎?現在還有這么老舊的學校嗎?”
“這學??雌饋硐袷羌邪?,王小明就是大姑娘進城!”
“神特么大姑娘,那么猥瑣沒看到嗎?!?
“果然王小明還是要扮丑才能看,演的真不錯!”
電影繼續(xù),成冬青見到了后來的兩位好朋友孟曉駿和王陽,不過他們這時候正在和其他同學打架,十多名同學在各自宿舍的陽臺上朝著對方仍東西。
揚天看戲的成冬青倒霉了,直接一個搪瓷臉盆給砸頭上,暈了。
事實證明,天上掉的往往不是餡餅。
從那以后成冬青就開始跟著孟曉駿和王陽混,孟曉駿告訴他,那時候所有人最想去的地方只有一個。
那就是,米國!
成冬青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跟在他們兩個身邊當小弟。
電影放映了有十分鐘,期間并不像一般的劇情類那樣有些無聊,激昂的音樂聲更能調動觀眾的情緒。
一本正經的鄧朝、土里土氣的王小明、留著長發(fā)的浪漫詩人陸易,都是很好的笑點。
陸易扮演的王陽和米國妞打乒乓球調戲般地說出,“我看過不下于一百部米國電影,對米國數十種接吻方式都了如指掌。”
而旁邊負責給他們送球的成冬青卻靠在乒乓球臺上打哈欠。
之后的英語口語比賽,成冬青的口語更是被同學們調侃成了日語。
現場的笑聲幾乎沒有停過。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