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種想法不奇怪,這片子就是在以日苯人的視角講故事,包括這個戰(zhàn)爭場面,將觀眾帶入到日苯軍隊上去。
接著男一號劉業(yè)在第四十分鐘的時候犧牲了,完完全全地以日苯人為第一視點。
不得不說,盧釧這挑戰(zhàn)觀眾的常識和心理預期很大膽,相當大膽!
全篇完全不是站在中方的視點敘述,唯一一個具有完整視點的反而是日苯軍官角川。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部電影的主線就是表達角川的心理變化,這才是是本片真正的故事。
其實以日苯人為視角不是不可以,但是無論如何絕不能把日苯人表現(xiàn)得那么溫情脈脈,那么滿懷悲憫,乃至最后放走兩個國人,還飲彈自盡。
這個事件的本質是什么?
是獸行!
日苯人的本質是什么?
是壞人!
著名棋圣吳青遠在年輕時的奮斗歲月里,曾長期被當時日苯人惡意打壓。
多年后,當有人問起當年的事時,90歲的老棋圣只是輕描淡寫的給了五個字評價:“他們是壞人?!?
無需什么別的修飾詞,一個簡簡單單的壞人足以。
電影結束之后過了一會才響起掌聲,伴隨著的還有眾多觀眾的議論聲,顯然回過神來的觀眾也有很多爭議。
夾雜在掌聲中的嘈雜議論聲越拉越大。
而一直繃緊了身體的盧釧也放下心來,有爭議不怕,當初拍的時候他就打算從另一個角度講述這個歷史事件。
有了爭議就有熱度,就能引來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
離場的時候許多記者都圍住了盧釧,一些年輕的記者直接質問他為什么要美化日苯人。
面對眾多記者的質疑,盧釧早就準備好了說辭。
“我是想告訴我們的觀眾,在當年,我們敗給了什么樣的對手!”
“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完全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電影是沒有國界之分的!”
......
盧釧坦然面對記者的質疑,不斷地強調他是在闡述客觀事實,不斷地說在這里表現(xiàn)什么,在那里又寓意什么,然后又突出什么......
唐安聽了搖搖頭,之后的晚宴也不去參加了,他不想?yún)⒓舆@場建立在血與淚之上的盛宴。
然而記者卻不放過他,盧釧周圍分出了幾名記者將他攔下。
“唐導,請問你對這部電影怎么看呢?”
“你認為這部電影是否客觀公正,還是蓄意美化日苯人?”
唐安想了想,說道,“公正與否我不知道,電影沒有國界,但是電影人有國界。”
唐安留下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不管他們深思的表情,撥開人群離開了。
科學同樣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要不然當年錢學深教授放棄了科研條件更好、科技更發(fā)達的米國,千辛萬苦回國是為什么?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