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雖然是伐木,但是張耀陽還是按照市場勞動力價格的百倍,給他們發(fā)了工錢,每個人是3000,又另外給了一人打獵了一只大型麋鹿,讓他們自己扛回去。
這似乎已經是一種標準了,只要被選上進山,就能拿到不低于3000塊的報酬。
眾人都挺關心那些木頭疙瘩能不能換來這么多工錢,畢竟200個人的支出算了一下,將近就是600000的成本。
而換來的木頭,每人每天最少搬運30根,則足足有6000根。半個月下來的量,還是挺驚人的,達到了可怕的9萬棵。
再加上張耀陽偷偷的從空間里面取出來1000根樹木,已經將一個特別平坦的荒灘給堆滿了。
在其旁邊的位置,就是木材加工廠的廠址,此時已經有人開始打地基。
倒也不必像住宅一樣,修建得有造型,也不講究一些細節(jié),就只一個寬闊敞亮,能區(qū)分出很多個工作車間,到時候還要搞一個流水線,提高生產效率。
將這些繁瑣的事情交給家里人,還有那些信得過的匠人師傅后,張耀陽又忙著去拉了一根電話線來。
這事兒在這個年代很難辦,沒有單位,不是那個級別的人家,想要牽一根電話線,比登天還難。
但這難不倒老師傅啊,有他出面,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為了這點方便,張耀陽差不多出了5000塊錢的初裝費和材料費。
有些奢侈了,但是出門在外的話,能方便聯系。
而且,他一口氣就繳納了1000塊錢的電話費。
反正這些錢都是小錢,以后打長途和國際長途的日子很多,這1000塊錢,總能用完的。
在通電話的當天晚上,他就給遠在c國的安琪拉打了個國際長途電話。
這是他們約定好的,等到手續(xù)辦理好后,那邊就可以聯系設備商,往京都發(fā)貨。
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到時候確定了大概的時間后,他還要去京都跑一趟,顧上大車,將設備往趙家村這里拉來。
二人久沒聯系,這一聊就是差不多半個小時。
等查了一下電話費,發(fā)現一分鐘就去了8塊錢。
這價格讓他瞠目結舌,瞬間覺得1000塊錢還是太少了,直接又去補交到5000塊。
接著又打電話去京都得家具加工廠,詢問自己訂制的家具,還有多久能拿到。
對方給了他將近兩個月的欺限,到時候準能提貨。
國內的長途就便宜多了,一分鐘也就一塊錢吧,能接受。
家里人對于電話還是挺新奇的,可惜,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個能打的對象,只能悻悻然的撇了撇嘴。
倒是張安欣,聽到張耀陽的那一口流利的英語表達時,整個人都驚呆了,暗暗地對比自己的啞巴英語,覺得自己還是太廢了,于是抓著機會就和他對話,訓練起口語來。
張耀陽為了讓她有更直觀的感覺,甚至不惜浪費錢,讓她和安琪拉學英文。
而安琪拉也對學中文感興趣,倒也很樂意找張安欣聊天。
二人剛開始交流很不暢,頗有些雞同鴨講的味道。
等時日久了,張安欣得到的鍛煉,不可同日而語。
錢宇得知裝電話后,高興瘋了,他最近隔三岔五地就要往鎮(zhèn)上郵局去打電話,給遠在京都的家人保平安。
說實話,又累又煩。
現在有個現成的,自然就變成了他個人的專用機,每天閑著沒事兒干,就跑來打電話。
當然,他也挺自覺地將電話費壓在電話下面,不想占張家人的便宜。
而且,這個錢還不是老爹錢衛(wèi)興給他的零花錢,而是他這些日子開車拉貨,修路的辛苦費,完全是勞動所得。
張家人都知道他打電話是個幌子,來找張安欣玩才是他的最后目的。
不過,只要二人不做出出格的事,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放任他們兩個接觸。
至于張耀陽,在安排好一切事物后,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清晨,開著他的小轎車離開了趙家村。
他要去一個地方,一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zhàn)的地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