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木王國的皇宮內(nèi)終于安靜下來后。
木留名的部隊也開始朝著神木城內(nèi)匯聚。
華云鴻趁機在這個百廢待興的時刻,頒布了多條政令。
無一例外,全都是針對以前的機關(guān)術(shù)工坊。
該廢除的就廢除,沒有廢除的,也會縮減開支。
因為是國家大事,通寶閣的報紙很快就將這些舉措全都寫了出來。
街頭巷尾的人,都開始議論起了這些政令。
“你們知道嗎,咱們朝廷要變天了!”
“這時候選擇肯定沒錯,那些頑固派都已經(jīng)伏誅,陛下真是如有天助啊!”
百姓們都很振奮。
有些人甚至開始在小酒館核查樓之中,激烈的討論起了國家大事。
這副模樣,似乎是對整個神木王國的未來道路進行了極深的研究。
只是大部分人其實在討論時,都只是憑借著報紙上的內(nèi)容揣度。
并沒有太多真正的見解。
而這樣的行為,也是很多人看完報紙,茶余飯后時最喜歡做的。
相比于這些民間百姓們的激烈討論。
神木王國朝廷中的議論聲音就少很多。
究其原因,還是最近朝廷發(fā)生了太多變動。
在這種關(guān)鍵節(jié)點,誰掌握兵權(quán),誰才會擁有說話的權(quán)力。
這也是為何華云鴻會在第一時間放棄了對外的鎮(zhèn)壓,讓國境邊緣的木留名帶著大部隊回來。
有了軍權(quán)在手,誰也不敢在這種時候再去逼迫華云鴻。
可以預見的是,他們的朝廷中最近很可能會再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當然,這一切已經(jīng)和秦明沒有了關(guān)系。
秦明和常白山以及寧霜的馬車,在離開神木城后。
朝著南部不斷的靠近。
這一次他們的路途并不算太順利。
在回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礙。
有些還想賺懸賞金的武林人士,組成了一些小團體。
不斷的對他們進行追殺。
妄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干掉秦明后,將秦明那千萬兩銀子的上進拿在手里。
由于神木王國內(nèi)部對于端木江等人的死亡閉口不談。
這件事太過敏感導致通寶閣在最近幾日,報道的范圍也僅限于神木城周圍。
他們想等華云鴻將局面穩(wěn)住之后,再進行整個神木王國范圍的報道。
這就導致了這些前赴后繼的武林人士,都以為懸賞還在。
好在他們沒有給秦明帶來太大的困擾。
這些人的手段和神木王國的朝廷相比起來,差了很遠。
秦明甚至都沒有花力氣在他們身上。
只需要讓暗衛(wèi)出手,就可以將他們迅速的解決。
秦明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他們花費了幾天的時間清理完了這些宵小之輩。
甚至還沒耽誤趕路。
由于殺掉的人太多。
秦明擊殺一眾所謂江湖義士的消息,被散布出去了很遠。
原本真有一些天不怕地不怕,刀口舔血的人想去試試深淺。
畢竟江湖人別的沒有,就是膽子大。
可在看到這么多天過去,還沒有任何的人能夠成功解決秦明的時候。
他們的心中也出現(xiàn)了幾分猶豫。
再加上關(guān)于秦明的傳聞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