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金帳?;侍珮O端坐主位,劉玄,范先生以及五大臣等人悉數(shù)列位。多爾袞等人也各自在座。朝鮮王李昖,拜見大汗。李昖雙手疊于身前,恭恭敬敬的施禮叩拜在皇太極的面前,絲毫沒有因為自已朝鮮王的身份,而表現(xiàn)出半點兒的不滿和怨望?;侍珮O對李昖的識趣,頗為滿意,淡淡說道:起身吧!是,大汗。李昖聞,這才起身。不過,在隨后的問話中,皇太極卻眉頭緊緊一皺:你說什么一尊疑似來自大明的重樓級佛陀,已經(jīng)提前入境不錯,對方實力高深莫測,小王只得請對方前往被倭人圍困的漢城。李昖毫不猶豫的點頭,說道:沒想到昨夜有消息傳來,對方竟然單槍匹馬抹去大批倭人,并且迫退了圍城之兵,暫時解了漢城之?!@話一出,帳中不少人面露驚詫之色。倭人圍城之兵有多少多爾袞忍不住開口問道。對于這點,李昖卻給了準(zhǔn)確的回復(fù):大概有六十萬眾,對方一舉抹去了近乎三分之一,這才迫退了倭人大軍……嘩!這話一出,在場不由得嘩然。以重樓之身,出手抹去二十萬大軍!這對于重樓的力量來說,不算什么,可問題是,這可是世俗大軍啊,重樓親自下場,就不怕因果牽連,受到無窮反噬嗎而在座的莽古爾泰和阿濟(jì)格,更是感覺到一種無比熟悉的感覺,似乎死去的記憶又開始攻擊他們脆弱的心靈。大明佛陀等等!這讓他們不約而同的冒出一個同樣的念頭,該不會是那人吧……大明的西廠廠督楊凡!此人曾經(jīng)在大清的討明大戰(zhàn)中,展現(xiàn)出了難以想象的力量!其身為佛門辟道境的境界雖強(qiáng),卻并非是無人能敵,最關(guān)鍵是對方那一種完全無懼因果,肆意屠戮凡俗的能力!這才是最令人震驚的!放在這種大規(guī)模作戰(zhàn)當(dāng)中,若是給了對方機(jī)會,那對方一個人就能夠輕易屠滅敵人的麾下大軍,而失去了大軍,談何征服統(tǒng)治一地原來是他!皇太極的瞳孔微微收縮,自然也想到了此人。李昖看到帳中眾人的神色變化,輕聲問道:難道此人很有名帳中突然變得有些沉默。有名自然是有名的,在討明之戰(zhàn)中,能夠靠著一已之力給大清造成那么大傷亡的人,唯有楊凡一人而已!不過,面對李昖的疑惑,劉玄卻淡淡開口道:不錯,此人名為楊凡,乃是大明的西廠廠督,先斬后奏,皇權(quán)特許,乃是明皇陛下的近臣,大明陳后娘娘的心腹……原來是竟是這等大人物,難怪有如此強(qiáng)盛威能。李昖聞,不由得露出敬畏之色。而這一幕卻讓皇太極的眼眸變得有幾分陰沉。本想借著這次統(tǒng)軍對外作戰(zhàn),樹立自已的威嚴(yán),可現(xiàn)在倒好,楊凡的突然出現(xiàn),一舉抹去二十萬倭人,還迫退了倭人大軍!那他和麾下清軍鐵騎,千里迢迢而來,難不成就是看熱鬧的皇太極再度詢問了李昖一番如今朝鮮的情況,便揮手將對方暫時打發(fā)了下去,只留下了大清群臣,商討接下來的計劃。他開口道:如今局勢,大家可有什么想法啟稟大汗!而這時,范先生直接開口道:此人雖強(qiáng),有不沾因果之能,但是,倭人又豈會沒有強(qiáng)者暫時迫退倭人大軍,看似風(fēng)光,緩解了一時之危,可下次再戰(zhàn),倭人強(qiáng)者必會聯(lián)手對他出手!對方當(dāng)真能擋得住嗎頓了頓,他看向皇太極,鄭重說道,所以,以臣之見,當(dāng)迅速進(jìn)軍漢城!爭取與對方聯(lián)手,一舉擊潰倭人大軍,到時候我大清未必不可完成速勝,將戰(zhàn)線一直推進(jìn)到海岸,直抵東瀛!可若是遲了,一旦此人有失,漢城必潰,到時候,倭人兵線只怕將會直抵平壤,進(jìn)而威脅我大清!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尤其是這等倭人,生性野蠻,早就對我朝有覬覦之心,而按照攝政王之意,就是要借此一戰(zhàn),徹底絕此隱患,斷其苗裔,亡其宗種!范先生將利弊因果闡述一遍,靜等皇太極的答案。本來皇太極聽到前面,還很高興,可聽到后面范先生援引有關(guān)攝政王的話,情緒立馬變得糟糕起來。范愛卿所極是。于是,他淡淡說道,不過,未慮勝,先慮敗,不可莽撞行事!本汗卻以為,在前往漢城之前,需要提前鞏固平壤周圍,布設(shè)重兵,步步為營,一旦漢城潰了,也可利用重重防線,引君入甕,不斷削弱倭人,進(jìn)而在平壤城下,一舉擊潰對方!語間,卻是拒絕了對方快速進(jìn)軍,意圖速勝的建議。可是,若能快速前往漢城的話……范先生眉頭微皺。畢竟,若是能夠速勝,那對于大清來說,無疑更好的積蓄實力,進(jìn)而跨海出征,一舉將整個東瀛掃滅。好了!我大清鐵騎,天下無敵,不需要依靠別人作戰(zhàn)!倭人不是傻子,他們當(dāng)真會被一人逼退嗎說不定就是在等著我們大清鐵騎的到來!皇太極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冷冷的說道,至于漢城,那是李氏的國都,不是我大清的國都,本汗是不會為了他們,犧牲我大清鐵騎的性命的!是,大汗。范先生沉默片刻,終于退了下去。其實,他考慮的乃是尋求勝利,而皇太極想要的卻是盡可能的將手中權(quán)力維持長久,恨不得打一場跨步數(shù)十年上百年的戰(zhàn)爭,最好是他一直把持軍權(quán)!所以,兩人從根本上就已經(jīng)不同。更何況,皇太極身為大汗,更能夠意識到楊凡這種不沾因果,屠戮大軍的可怕之處,與其和對方聯(lián)手,倒不如讓對方死在漢城!盡管楊凡的確是一把鋒利的刀,若能借助對方之力對付倭人,完全可以完成速勝??墒?對方這把刀,并不屬于大清,而屬于大明。既然如此,那這把刀,還是盡早斷了得好……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