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人好像塞滿椅子的花俏試探性問道:小姐,真不讓住在道觀里邊啊我問過了,廟祝劉方有間屋子,不常住,我跟他花錢租借嘛。
簡素看著可憐兮兮的她,便有些心軟,不等簡素說什么,花俏便哈哈笑道:小姐,我其實已經(jīng)與劉方談妥價格了,我這就那邊將屋子捯飭捯飭!
不愧是柴師兄,真是傳授了一記錦囊妙計!
簡素?zé)o奈道:行吧。
她們說是主仆,其實情同姐妹。
花俏笑容燦爛道:小姐,再聊會兒
簡素點點頭。
花俏從桌上那堆書籍當中抽出一本,她不喜歡看書,但是這本道書里邊,可藏著寶貝。
簡素看著動作輕柔的花俏,忍不住打趣道:又跟你家情郎見面啦是不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
花俏咧嘴一笑,我可配不上他,小姐……說句良心話,也配不上呢。
簡素點頭道:那是肯定的。
花俏從書中取出兩份書頁,是她從兩份山水邸報上邊小心裁剪下來的。
簡家不是那種京城頭等大富大貴的門戶,所以每份價格不菲的山水邸報都會精心保存下來,這還是花俏請小姐幫忙,才好不容易收集而來的兩頁邸報,至于什么情郎,當然是自己小姐的調(diào)侃了,只因為邸報上邊,都有同一個純粹武夫。
卻是別座天下。
他叫曹慈。
一頁邸報上邊,寫他在浩然天下一個叫扶搖洲的地方,如何破境退敵。第二頁邸報,寫他在那場中土文廟的青白之爭當中勝出。
再次勝出!
這跟汝州武運鼎盛也有些關(guān)系,山上才會流傳這位曹慈的小道消息,在別州,可能就只有山巔才會聽說此人了。
不過這種遠在天邊的人物,于花俏而,當真是遠在天邊的人物了。
在花俏看來,浩然天下的曹慈,高不可攀,遙不可及,跟白玉京五城十二樓的城主、樓主,也差不太多了。
可能是先入為主的緣由,她就對另外一個曹慈的同齡人,印象不佳,準確說來,是很差。
一輸再輸,怎么還有臉對曹慈糾纏不休,這種死皮賴臉的貨色,要是被自己見到了,呵,反正別想自己敬稱一聲什么陳宗師!
花俏又開始念叨道:小姐,你能想象嗎,曹慈如今才四十歲出頭的年紀呢,就已經(jīng)是武道之巔的止境宗師了。
我把他當成林師第二,不過分吧
邸報上邊說了,曹慈至今從無敗績,以后也一定不會輸給任何人。
聽到這里,簡素笑問道:他不是有個師父嗎,相互間就沒有切磋,既然有切磋,有教拳喂拳,就肯定有輸贏吧
花俏瞪大眼睛,一臉茫然,晃了晃腦袋,悶悶道:我咋曉得他們師徒間的教拳光景,反正那座天下都說曹慈沒輸過。
簡素笑瞇瞇道:我聽說還有個姓陳的同齡人,雖然問拳輸了好幾場,但是最近一場切磋,把曹慈的臉都給打腫了
花俏怒氣沖沖道:我呸!這種人半點武德都不講的,也配當什么武學(xué)宗師!
簡素玩笑道:如果哪天瞧見了那位陳隱官,你敢不敢當面罵他幾句
花俏一下子就氣消了,無精打采道:當然……不敢啊。
那個姓陳的,除了是一位年紀輕的止境武夫,是數(shù)座天下的年輕十人之一,陳十一好像還是個當官的,陳隱官
呵,花里胡哨的,華而不實,看看咱們曹慈,不就只是曹慈有綽號有頭銜嗎
只是曹慈這個名字,就足矣。
一想到這個,花俏就心情好轉(zhuǎn)起來。
夜幕沉沉,閑來無事,柴御拎著一只錢袋子,里邊裝滿了從國庫挑選出來的九帝錢。
打開袋子的繩結(jié),柴御五指張開,便從里邊蹦出九枚錢幣,是那作為雕母錢的各類通寶,都是寓意極好的年號,而且每個年號背后都意味著一段國強民安的太平歲月。其中柴御道袍袖內(nèi)還藏有另外一只袋子,珍藏著數(shù)枚雪白象牙雕刻的錢幣,只是沒必要如此興師動眾,今夜只是將道觀周邊查探一番,以防萬一。
有此寶物,在于家傳。
柴御其實祖籍并非南山國,而是一個與赤金王朝接壤的藩屬國,在那邊,朝廷有個官職叫錢法侍郎,分別管理一國掌理名泉局、寶源局的錢幣鑄造事宜。工部戶部皆有,一般都是由兩部的右侍郎兼任,偶爾也有郎中擔任錢法堂主官,一般都是即將被朝廷提拔重用的前兆了。地方上偶有大府,也設(shè)置有鑄錢局,方便就此取材、當?shù)罔T造,由兩部下派的官員督造署理。相對而,工部的錢法侍郎職權(quán)更大,所鑄銅錢通行一國甚至是周邊數(shù)國,在柴御家鄉(xiāng)那邊,每逢朝廷改元,精通鑄造的皇家供奉道官,就會以象牙雕刻錢樣刻作錢樣呈送工部鑒定,在這之后,才是仿刻鑄造祖錢,繼而用祖錢翻鑄母錢,哪怕是母錢,品相之美,都絕非通行一國的錢幣所能媲美,至于祖錢,尤其是象牙刻成的銅錢,每一枚,朝廷工部都會仔細錄檔、擁有編號,轉(zhuǎn)送皇庫,嚴密封存起來,不得泄露。而柴御之所有擁有這些至寶,這與他祖輩擔任工部尚書、侍郎有關(guān),再加上家族有幾本禁書,秘而寶之,絕對不敢讓外人知曉,例如其中就有一本禮記地官篇,專門講述類似土圭測地脈深淺、如何于地中建王城等禁忌內(nèi)容。
故而柴御所在家族,家學(xué)淵源深厚,再加上幾乎所有本族道官,天生就對金鐵、土脈擁有一種敏銳直覺。
馬重和土膏都覺得有趣,柴御也不攔著他們,由著兩個鄉(xiāng)野少年遠遠看著,不斷朝地上撒錢又重新?lián)戾X。
小道觀后邊,菜園子附近,有一口枯井。
柴御已經(jīng)收起了九枚母錢,從袖中捻出一張符箓,兩位少年嚇了一跳,方才那位道長只是輕輕一吹,黃紙符箓便瞬間燃燒起來,如手持一盞燈籠,照耀得整座菜園子燈火通明。
柴御站在井口旁邊,抬臂舉起符箓,再低頭望去,不算太深,唯見井底有些積雪。
雙指捻符,默念咒語,最后往井底一丟,一張符箓快若箭矢釘入井底積雪中,期間火光驀然綻開,如一條纖細火龍垂掛井中。
并無異樣。
小心起見,柴御等到井底那張符箓?cè)紵M,挪步繞行井口一圈,從袖中摸出一根金色長繩,再掏出一把袖珍銅錢劍,長不過尺余,系掛在金色長繩一段,就打算墜劍入井。
若真有陰物邪祟隱匿其中,遇見此劍,無異于墳冢鬼物驟見一輪烈日。
不敢說憑此銅錢劍就可以當場斬妖除邪,但要說將其逼出水井,肯定不難。
柴御打定主意,離開道觀之前,給那幾個少年,每人贈送一枚材質(zhì)、形制相對普通的銅錢。
但是如果他們識貨,能夠?qū)ひ惶幭杉叶煽诨蚴谴蟮目じ烙^,轉(zhuǎn)手一賣,也是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橫財了。
土膏偷偷看了眼馬重。
馬重好些有點心不在焉。
道觀鼓樓內(nèi),陳叢趴在那邊,看著菜園水井那邊的火光。
長社縣靈境觀與那許縣都屬于小縣道觀,故而按照禮制,還沒有資格懸掛那種大鐘大鼓,所以初一、十五清晨的開大靜,和三十、十四晚的止大靜,靈境觀自建造起的各代常住道人,都只是聽說。要么就是有誰樂意長途跋涉,去那些大道觀,回來之后,再吹噓一番。上任觀主洪淼就曾說,那些皇家敕建巨觀,晨鐘暮鼓之洪亮悠遠,幾十里外都聽得見。
幾個土老帽的少年,反正就跟聽天書一般。
其余所有一座正經(jīng)道觀那些繁文縟節(jié)的講究,到了靈境觀這類每逢殺年豬就要讓典客下去幫著拽豬尾巴、再拎倆條肉返山開開葷的小道觀,就是講究變將就,不將就,還過不過日子了
就在柴御祭出那把銅錢劍的時候,恰好道觀內(nèi)暮鼓聲響起。
陳叢嚇了一跳,只是都懶得轉(zhuǎn)身,肯定是常伯干活來了。
柴御愣了愣,灑然一笑,畢竟是道官,又是初來駕到的掛單道士,得講究一個規(guī)矩,就將那把袖珍銅錢劍收入袖中。
看了眼枯井,柴御轉(zhuǎn)身,朝鼓樓那邊打了個稽首。
本就是自己疑神疑鬼了,若是傳到師妹耳朵里,估計還會被笑話幾句吧。
一夜無事。
新官上任的觀主簡素,挑燈看過了靈境觀的幾本賬簿,花不了多少工夫,與婢女花俏幾乎聊了一宿的閨房話。
柴御就住在一間簡陋至極的客房,也沒有什么睡意,除了晚間功課的呼吸吐納,隔壁就是那幾個少年的住處,除了呼嚕聲有點吵人,也沒什么……不能忍受的。
好不容易等到晨鐘響起,柴御就打開屋門,只見那個打掃庭院的典客常伯,開始用掃帚敲打屋檐那邊掛著的不少冰錐子,碎了一地。
柴御見此倍感無奈,就用掃帚嗎你拿一根竹竿去打冰錐子也好啊。
不過柴御還是沒說什么,反而主動與老人打了聲招呼。
常伯趕忙停下手上動作,畢恭畢敬喊了聲柴仙長。
柴御看了眼道觀主殿,試探性問道:常典客,我能不能進主殿看看
常伯一聽就樂了,咧嘴笑道:別說去看了,道長若是瞧見喜歡的物件,搬走都行,只要別被我瞧見就成了。道觀里邊的貴重物件,幾乎都在主殿里邊擱著了,一樣樣一件件,都是與縣衙那邊詳細報備過的,戶房和工房的官老爺,每年都會按例一起來這邊查看一番,若是有需要修繕的地方需要上報,就是官老爺們動一動筆頭的小事了,這不好多年都沒怎么更換了,不小心丟了更好。好像是大前年來著,工房的主事老爺,親自造訪咱們道觀,看過之后,就說奇怪呢,你們靈境觀就這么牢固嗎,哪哪都穩(wěn)當,戶房當差的聽著了,好像也沒吭聲。
顯而易見,對方是提醒靈境觀,可修可不修的地方,就抓點緊,別當啞巴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如此一來,那么縣衙工房就有油水了。
至于戶房那邊,也可以稍稍分潤一筆,就算錢不多,但是可以請本房同僚們喝頓酒吃頓肉,聯(lián)絡(luò)聯(lián)絡(luò)感情,不也是好事
柴御一時語噎。
真是半點不見外。
本地民風(fēng)是不是有點淳樸啊
柴御再一想就釋然了,這個常庚,以前是貨真價實的讀書人,難怪難怪。
看來由這個老人來當?shù)烙^典客,就很好啊。
說不定真能夠給師妹搭把手,幫著處理道觀庶務(wù)
只是有件事,柴御哪怕是外人,也是憋著難受不吐不快,猶豫了一下,柴御開口問道:常典客,似乎不是特別精通道門鐘鼓的打法
常伯一臉難為情道:洪老觀主倒是教過幾遍,緊打慢打什么的,我年紀大了,記不住,學(xué)不來。
柴御一時無。至于老人到底是學(xué)不來,還是嫌麻煩,天曉得。
那么柴御干脆連與晨鐘暮鼓配合的知不知道鐘文內(nèi)容是什么都懶得問了。
柴御只得再問一個簡單問題,常伯,道觀這邊道鐃與琳、瑯都是有的吧
常伯一頭霧水,道長說啥鐃跟板,還有銅磬都是有的,就是平時用不著,洪老觀主走了,如今就在雜物房擺著吃灰呢。
柴御又只好耐心解釋道:法鐘在左為琳、在右名瑯,鐘身往往刻有符咒云紋,一般來說縣道觀都該有的,可能就是材質(zhì)相對普通一些。
老人嘿了一聲,道長直接說是那種長柄的大鈴鐺不就得了。有,怎么沒有,洪老觀主搖晃起來,念念有詞,很好聽的。
每次幾個少年都能趁機睡個回籠覺。其中馬重和土膏,更厲害,已經(jīng)練出一種都能睜著眼睛打瞌睡的絕學(xué)了。
柴御揉了揉眉心,沒說什么。
這個上了歲數(shù)的常典客,年輕那會兒是個讀書人不假,但肯定沒有怎么用心讀書,極有可能,就根本沒想過要考道官是有自知之明,想都不敢想
常伯看了眼通鋪屋子那邊,難得這么早就開門,林攄幾個瞧著都很精神啊,都是精心捯飭過的,土膏還特地換了一身嶄新道袍。
至于自家晚輩的陳叢,還是老樣子,睡眼惺忪的,眼珠子那么一轉(zhuǎn),瞧見庭院已經(jīng)打掃完畢了,快步走向自己,笑嘻嘻就要接過掃帚。
觀主簡素走出房門,看了眼那撥自己道觀的常住道人,輕輕點頭,率先步入主殿,開始上香。
除了柴御和花俏兩個外人,其余人等,
至于廟祝劉方,就沒上山,差點沒把那幾匹馬當老祖宗供起來,老人一宿就沒怎么睡,不是怕它們跑了得賠錢,就是擔心遭賊。
聽見了山上道觀的鐘聲,老人這才放心去睡覺,倒頭就睡,天王老子也別想喊醒自己,今兒必須睡個飽。
簡素開始了首次道門早課。
雖說面對的,只是些少年,但是好在這些課業(yè)內(nèi)容,都是她早就爛熟于心的內(nèi)容,以前是聆聽,如今只是換成了說教。
再加上來道觀之前,她還是做過一些備課的,也曾請教過過一位屬于大道觀法眷的家族供奉,不過簡素起先到底還是有些緊張,
只是那撥少年是聽課還是看課都還兩說,還有那個坐在角落的典客常庚,竟然已經(jīng)開始小雞啄米了,這反而讓簡素悄悄松了口氣,隨后的講課,漸入佳境,她畢竟十四歲就考取道牒的,來此講課,其實就跟一國狀元郎給村野蒙童授業(yè)差不多。
站在門口那邊的柴御和花俏,也都是如釋重負。
一天早課結(jié)束,就是齋飯。
常伯已經(jīng)下廚準備早飯去了。
各地官辦道觀,除了齋醮科儀等法事,初一十五,必須吃素,除了不能吃葷,也有五葷四辛的忌諱,此外,就看道觀各自訂立的規(guī)矩了,當然有些道脈法統(tǒng),一年到頭都是嚴格吃素的,絕對不可吃葷飲酒,還會嚴禁婚嫁。但是尋常官府建造的道觀,都不在此列,靈境觀便是如此。再者有些時候,一國朝廷直轄的各級道觀,能不能吃葷,往往都取決于皇帝陛下或是護國真人的個人喜好。
一張大圓桌,能坐十來號人,結(jié)果飯桌上,就是饅頭、白粥,還有幾盤類似冬腌菜的,以及一大罐子剁椒蒜頭。
少年們都屏氣凝神,只等新任觀主一聲令下,就可以動筷子了。
簡素笑道:常典客,道門有講究,今天剛好是十五,這蒜就在四辛之列,還是撤掉吧。
常庚連忙道歉,搓了搓手,將那罐剁椒蒜頭拿走。
柴御有些無奈,洪淼難道就從來不管也不教嗎
幾個少年的視線,就都跟著那罐剁椒蒜頭走。
就靠它下飯了,沒了這玩意兒,本就寡淡至極的伙食,還怎么辦
花俏便有些好奇,這玩意兒真有那么好吃嗎若是吃完還不漱口,與人開口說話的時候,豈不是全是蒜味
都吃吧。至于飯桌聊天什么的,我們都可以隨意些。
簡素笑著端起碗喝了一口白粥,率先動筷子夾了一筷子冬腌菜,細細嚼著,咦,滋味竟然相當不錯。
因為簡觀主在場的緣故,少年們的吃相都很斯文。
等到簡素放下筷子的時候,幾個少年還在啃饅頭就粥?;ㄇ慰闯鲩T道了,尤其是那個陳叢,看似吃得慢,其實真沒少吃!
聽說柴仙長和那大個子娘們要去一趟縣城采辦些東西,林攄自告奮勇,幫忙帶路。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簡觀主竟然沒跟著他們一起下山,少年一下子就焉了,出了道觀的門,就開始病懨懨。
簡素開始閑逛道觀,主殿之外,客房,齋堂,廚房,堆放農(nóng)具、雜物的儲物間,其實也就那么幾間屋舍。
土膏和馬重十分殷勤,領(lǐng)著觀主走門串戶。
唯有陳叢,雙手插袖蹲在檐下曬著和煦溫暖的日頭,懶洋洋打著哈欠。
少年始終秉持一個宗旨,能偷懶就偷懶。
一天下來,除了換了個觀主,對這個憊懶少年來說,好像也沒什么區(qū)別。
相較于其余少年的那股興奮勁兒,陳叢好奇的幾件事,都沒法說。
比如新任觀主的屋子那邊會擱放馬桶尿壺嗎平時人有三急的,簡觀主也是用道觀的那座公用茅廁還有以后簡觀主晾曬在院內(nèi)的貼身衣物,掛在竹竿上邊,隨風(fēng)飄來晃去的,會不會有損觀主威嚴啊少年思來想去,覺得極有可能,簡觀主會讓那個黑炭婢女在道觀外邊租一棟屋子,或村里或縣城,如此一來就可以同時解決掉許多個麻煩了,早知如此,就問問常伯,手頭有無閑錢,先在廟祝劉方的村子里頭租下一棟空宅子,再轉(zhuǎn)手租給簡觀主,一年下來只是掙她個幾錢銀子,不虧心吧可惜了,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白白少掉這么條財路。
晚飯依舊是名副其實的一頓素齋,好在簡觀主拿起筷子之前,笑一句,只要不是初一十五齋戒日,不忌葷辛。
陳叢欲又止,結(jié)果被好像未卜先知的常伯瞪了眼,少年終于還是忍住了,否則差點就要脫口而出一句,簡觀主,咱們道觀是忌不忌葷辛的事嗎是吃不吃得起葷味的事啊!
除了六戊日都不用舉行早晚課,道觀每天上殿的晚間課業(yè),先焚香點燭,之后所謂奉誦經(jīng)文,其中作為道觀晚壇的第一首步虛韻腔,其實內(nèi)容都是固定的,不過由洪老觀主換成年輕的簡觀主,同樣是似唱似讀的韻律,林攄幾個聽得神采奕奕,至少表面上如此,陳叢依舊聽得昏昏欲睡,至于之后的經(jīng)文,也都是從一眾朝廷欽定的道教典籍中挑選,一年年,一百年,禮十方,通靈感,發(fā)清靜志,解冤救苦拔罪,升天得道離于迷途……好像道門科儀都是這么一天天傳承下來的老規(guī)矩。
等到晚課結(jié)束,馬重他們幾個就找到門外的柴仙長,與他問來自何方,會不會那種騰云駕霧的仙家法術(shù),真如書上所說,是在那種高過云海的山中修道嗎
陳叢就去了常伯的屋子,暮鼓一響,就得睡覺了,今時不同往日,畢竟靈境觀換了個當家做主的,以前洪老觀主是從不管這些的,大晚上不睡覺,道觀大門一關(guān),后門可不會上鎖,隨便溜出去逛蕩便是,早課的時候補覺就是了,天大地大回籠覺最大嘛,前提是別打呼嚕,不然就等著清洗一個月的馬桶吧。
老人繼續(xù)看那本舊書,封面也沒個書名。
陳叢記得多年以前,只要想看,常伯就都會把書交給他,心情好還會講解幾句,但是好像從去年開春起,也可能是前年冬末在那之后,就不讓他看這本書了,常伯的理由是你小子記性還湊合,再看也沒啥意思。
其實不光是這本書的事情,記得小時候,常伯還是很喜歡說話的,什么都愿意跟他聊,只是越后來,就越不愛開口說話了。
這讓少年有些傷感,好像他一天天長大了,常伯就跟著一天天老了。
陳叢確實記得書上的內(nèi)容,為首一篇好像就是講道門禮樂的,什么鼓其樂之君邪,什么移風(fēng)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又說什么凡鐘為金樂之首,梵宮仙殿,必用以明攝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歌……對于這些,少年都是懵懵懂懂,所謂知道就只是知道而已了,陳叢也是不太感興趣的,唯一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是書上經(jīng)常在某個小節(jié)末尾來上一句類似而墨子非之,而墨子非之奈何,反正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卻都有墨子這個詞語。
早年詢問常伯,才知道墨子是個人。
少年好奇問道:常伯,寫這篇文字的老夫子,跟那個叫墨子的人,是有仇嗎
這么針鋒相對,以至于非要寫篇文章來罵架,要是見了面,不得卷起袖管干一架
少年語之時,常伯伸手捻動燈芯,搖頭道:沒有什么仇怨,恰恰相反,他們還是關(guān)系不錯的朋友。
陳叢疑惑道:你怎么知道這個
老人笑道:從其它書上看來的。
陳叢無奈道:常伯唉,就你看的雜書最多。
老人開始嚼文嚼字了,‘最多’談不上,相對較多而已。
少年笑道:得嘞,以后我一定要刻一方印章,印文就是‘常伯看過’,或是更加書面語些,‘常伯過目’,咋樣
老人說道:將‘看’字改成‘讀’字更好些,年少時需讀書,年紀大了,再來挑著書看。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有深意的。
以前的人寫書就是傳道,讀書的人也很當回事。越往后推移,書籍越來越容易接觸,書上道理越來越多,反而就不值錢了。
陳叢不愛聽這些有的沒的,只是小聲詢問一個最關(guān)心的問題,簡觀主真不會趕我們走嗎
常伯搖頭道:不會。
憑啥
一看那位簡觀主就是大家族走出來的有錢人。
這是什么道理,有錢人就一定心善嗎
老人笑著搖頭道:不是這么個道理,我的意思,是說簡觀主不會斤斤計較蠅頭小利,真正家底殷實的大族子弟,他們計算得失的方法,跟我們這些常住道人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她看我們不順眼,覺得心煩,就將我們都趕出道觀,我們倆還好說,無依無靠,訴苦無門,只能認栽,但是林攄和馬重幾個呢到頭來鬧個雞飛狗跳,只會耽誤她的清凈生活,如此說來,簡觀主是可以節(jié)省下來一些銀子,或是在道觀內(nèi)安排自己的人手,但是對她來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你小子可以不當真,她簡觀主卻覺得是一個很實在、最值錢的道理,尤其是被世俗庶務(wù),她就會不勝其煩,真要反復(fù)鬧騰,甚至是打官司到縣衙那邊,簡觀主就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虧本買賣,這么說,聽得明白
陳叢笑容燦爛道:談錢嘛,我就明白了!
老人笑道:德行!
典客常伯,在道觀內(nèi)外,確實是一個好說話、沒什么脾氣的老好人,但若是說一個慈眉善目和藹可親,還真就是只有面對自家晚輩的少年陳叢才會有了。
陳叢習(xí)慣性趴在桌上,說道:常伯,話是這么說,理是這么個理兒,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禮多人不怪,這個道理,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吧咱們要不要嗯,就是孝敬孝敬,意思意思,表示表示
常伯呵了一聲,老子沒那閑錢。
陳叢抬起頭,拿下巴來回擦桌子,送禮真是一門學(xué)問!
老人笑道:平時不是挺靈光的,這會兒腦子不夠用了你不是喜歡刻印章嗎,河里摸了好些不一樣的石子,多少是個心意
少年眼睛一亮,豎起大拇指,誠心實意贊嘆道:常伯,可以的可以的。
老人笑了笑。被臭小子這么表揚,心情……其實還可以。
總比被這小子來一句打不過崔瀺,還打不過一個馬瞻來得好吧。
這種必然會有的混賬話,老人猜也猜得到。
少年思來想去,小聲嘀咕道:印文寫啥呢
我看那位柴仙長,好像與咱們觀主是一對兒不然從京城那邊趕來潁川郡呢,千里迢迢的,擱我可不樂意,雖說是騎馬,可是一路顛來顛去的,不得把屁股磨沒啦可萬一是那位柴仙長單相思就不妥了,我可別拍馬屁拍到馬蹄上去。
寫那呼風(fēng)喚雨,騰云駕霧是不是太俗氣了些
不然就寫早生貴子簡觀主以后總歸是有道侶的,有了道侶總歸是要生孩子的……
少年說到這里,自顧自大笑起來。
老人斜了少年一眼,陳叢翻了個白眼,就是開個玩笑,看把你緊張的,說好的每逢大事有靜氣呢,道理就只有你說得常伯啊,真不是我這個當晚輩的說你,你這個嚴于律人寬于律己的習(xí)慣,不得改改啊
老人笑道:能管好你一個,我就該燒高香了。
少年雙手抱拳,嬉皮笑臉道:承讓承讓,好說好說。
常伯提醒道:想好印文了
陳叢開始自自語:簡觀主如今是我們的傳道人了,書上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書上又說,動靜有節(jié)進退周旋,都是規(guī)矩,靜而圣動而王,書上還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是唉,簡簡單單,可不就是不復(fù)加功飾嘛……嗯,簡觀主的名字,取得不錯,相當不錯!
常伯笑道:這么些內(nèi)容,好是好,可你覺得你一個常住道人,送給新任住持道士,這么一方印章,合適嗎
陳叢點點頭,也對,意思太大了,跟家族長輩送給晚輩的寄語差不多,確實不合適。直而溫簡而廉,行簡氣清和而貌美,其實也是好的,就是顯得太油滑,不恭敬了些,恐怕得換成柴仙長來送才合適有了,書上不是有那么一句,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哈哈,這讓我想起馬重他們沒藏好的一本演義小說,只見那萬軍從中撞出一員猛將,諸位看官可瞧好了,絳袍朱發(fā),赤馬單騎,腰上雙懸水磨簡……
打住打住。
常伯聽得一陣頭疼,彎曲手指輕輕敲擊桌面,其實也簡單,只需刻個‘簡’字就行了。對方若是不喜歡,你也不算失禮,若是喜歡,就可以作為簡觀主的一方藏書印。
陳叢無奈道:常伯,簡單是真簡單了,虧你想得出來!
老人笑道:教你寫個古篆的‘簡’字,就不簡單了??春昧?。日曬三竿之前是雙竿,道士自當珍惜光陰。藏著一份心思的。
陳叢抬頭望去,常伯抬起手指,懸空寫了個字,底部門低日高。
陳叢疑惑道:能行
常伯說道:行不行隨你。
說到這里,老人也是自顧自笑起來,搖搖頭,陳叢便好奇詢問笑什么,常伯只是搖頭,少年便愈發(fā)好奇追問緣由。
常伯說道:你覺得‘我行其野’這句話,好不好
少年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意思是說遠離官場,走在鄉(xiāng)野好像用在簡觀主身上,也不差從京城來到長社縣呢。
常伯忍住笑,勸你別送。還是換個內(nèi)容吧,就刻那個古篆的‘簡’字。
不然就真要被簡觀主掃地出門了。
陳叢問道:為啥
常伯笑道:因為本義是一個鄉(xiāng)野棄婦的哀怨自述。
陳叢一下子坐直身體,瞪眼道:常伯,就這么想著咱倆一起卷鋪蓋滾蛋?。⊥膺呥@天氣,天寒地凍的,真會凍死人的!我還好說,你這身子骨……
說到這里,少年重新趴在桌上,繼續(xù)說道:其實常伯的身子骨還是相當不錯的,健朗著呢,我可記得很清楚,前年問你歲數(shù),你說是六十二,去年問你,就成了六十一,今年呢,不得是六十,越活越年輕,很好很好!哈哈!
老人笑著點頭。
我行其野。這方印章,以后有機會的話,你小子倒是可以作為回禮,送給從浩然去蠻荒的文海周密。
常伯,不如還是你來刻印章吧。
擔心獻丑,露怯了被人隨手丟到垃圾簍里邊去
陳叢咧嘴一笑,其實是怕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常伯說道:送禮貴在心誠,我代為捉刀算怎么回事,遲早會露出馬腳的。
咋個又開始說道理了,少年擺擺手,行了行了,我刻,我來刻還不行嘛。我的字又不差,跟常伯比,差距至多在毫厘之間!
老人笑罵一句,臭小子吹牛皮也不打草稿。
有些所謂的書法大家、宗師,是字掩其人。
但是浩然繡虎,卻是當之無愧的人掩其字。
在浩然天下那邊,曾經(jīng)舉世皆知,文圣一脈首徒的崔瀺,是最看不起書家的,公然宣稱書家最是小家子氣,比那畫家還不如。
故而諸子百家當中,本就不該有書家的一席之地。
一罵罵倆。
那些被譽為丹青圣手的山上畫師、或是各國待詔還好說,覺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是那些專攻書法的練氣士,可就憋屈大發(fā)了。
以至于中土神洲稍有學(xué)識的大儒、文人,都開始覺得被稱呼為書法大家,確實是一個不中聽、甚至就是罵人的說法。
既然文以載道,那么文字作為載體,你崔瀺豈能將其視為雕蟲小技!
結(jié)果崔瀺直接來了一句,你當你是禮圣啊
為此還鬧出過一場文廟官司,當然還是身為文圣的老秀才出面負責(zé)搗漿糊了,代替那個胡說八道的學(xué)生,給諸位賠個不是。
但是據(jù)說,只是據(jù)說,老秀才一走出文廟,到了功德林,就使勁拍著首徒的肩膀,說得好,話糙理不糙。
是很多年之后,又據(jù)說是
一場文廟關(guān)起門來的議事,老秀才這次是真的火冒三丈了,拍著胸脯說,我從沒覺得我的學(xué)生,真就錯了,是因為我是文圣,是
一次都沒有,我的學(xué)生,從沒說錯,做錯!
堂堂文圣,當著文廟教主們和學(xué)宮祭酒、司業(yè)以及一眾書院山長,一口一句三字經(jīng)。
我拉著他們又道歉又認錯,那是他們運氣不好,攤上我這么個和稀泥沒原則的、吃了冷豬頭肉就再寫不出好文章的先生!
但凡他們有一次錯了,我這個當先生的,就會讓他們親自道歉!
那次,一個頭別玉簪的儒衫青年,默默坐在臺階上。
散會之后,老秀才一屁股坐在他旁邊。
青年笑問道先生,吵輸了
老秀才抖了抖袖子,轉(zhuǎn)頭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似乎覺得不對,趕忙伸長脖子環(huán)顧四周,到底心虛,伸出一條腿,用鞋尖一擰。
這才說了一句不能夠!
沉默片刻,老秀才感嘆一句,其實吵架從來沒有輸贏的,或者說都是輸。
青年點點頭。
老秀才拍了拍首徒的胳膊,站起身,大笑道走,去功德林,泡杯……枸杞茶。崔瀺啊,這枸杞茶,真有你說的那么靈那么好先生咋個發(fā)現(xiàn)熹平先生的眼神不太對勁呢
崔瀺笑著說道反正藥書上就是這么說的,想來熹平先生是眼饞吧
老秀才哈哈大笑道那必須啊,枸杞茶也喝不著,像你這樣的學(xué)生又上哪兒找去
陳叢喂了幾聲,晃了晃手掌,常伯,想啥呢
常伯微笑道:沒什么,想些不值一提的陳年舊事。
其實老人確實給少年留了點壓箱底的寶貝,其中就有兩方印章,分別刻有天干物燥小心火燭跟靈澤。
崔瀺當年曾經(jīng)去過一趟落魄山,當時也就順路去過一趟披云山的林鹿書院了,山君魏檗當然必須主動趕去書院,覲見國師。
崔瀺曾經(jīng)叮囑過魏檗一件事,以后遇到需要你魏山君,就用靈澤二字,但是如果有人勸說你用別的,就聽一句勸,但唯獨不能是那個隔壁鄰居勸你,你就聽勸換了,不用靈澤二字。至于為何,什么事,又是誰,耐心等著便是,以后水落石出,你魏檗自然知曉答案。
魏檗當時如墜云霧,但是內(nèi)心難免震動,冥冥之中,總覺得這是一件對自己而、極其關(guān)鍵的大事。
崔國師這是未卜先知還是大道推演出來的結(jié)果
好像完全猜出魏檗心思的崔國師,臉上略帶幾分譏諷神色,笑一句,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運氣好比腦子好就是好。
魏山君又能說什么呢,就只當是一句好話聽了。反正被繡虎說成腦子不好,也確實不是什么難聽話嘛。
陳叢輕聲說道:常伯,你說自己生日是五月初五,以前還沒給你過過生日呢,我其實這些年還是攢了些錢的,去縣城那邊請你喝頓好酒唄
常伯微笑道:不用,我又不愛喝酒。心領(lǐng)了。
少年嗯了一聲,可是明顯有些失落。
老人說道:再與你說點書上的道理
陳叢搖搖頭,困了。
常伯卻自顧自說道:五古詩體,多以第三字為關(guān)捩。七古和歌行,約是第五字為關(guān)捩。那么人之關(guān)捩,就在年少立志。
看人如翻書,看書即讀人,等你長大之后,也會離開這座道觀,負笈遠游,外出求學(xué)。
古之立大事功者,大名垂千古者,不惟有超拔之才,亦必有超拔之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來道士書生圣賢,皆從少年立志而起。書上學(xué)得幾個道理,不需多,要出遠門,離鄉(xiāng)背井,行萬里路,去驗證這些個道理到底是對,還是錯,或修正,完善,甚至是推翻這些年少時以為天經(jīng)地義的道理……
老人說到這里,少年聽到這里,輕聲喃喃道:常伯,可是我一點都不想遠游啊,你都老了。
書上說了,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可是天大地大,他就只有常伯這么一個親人,就算可以做到書上所謂的游必有方,但是要走那么遠的路,再回來,常伯還在道觀每天燒火做飯、敲鐘打鼓、打掃道觀嗎
其實少年早就忘記了,在大師兄跟小師弟之間,他們真正意義上的那場分別,不在將來,而在以前,事實上就在他們初次見面之時。
當時老人蹲下身,摸著由一片本命瓷拼湊而成的孩子的腦袋,笑容和煦,微笑道:你好,這些年一直忘了自我介紹,其實我不叫常庚,也不是你的什么常伯。這場護道,就到此為止了。你聽不懂這些沒關(guān)系,也不用記住今天。別怕,因為我本名崔瀺,是你的大師兄。
只因為崔瀺來自三教祖師散道之后。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