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斬妖閣的隊伍,鋒芒之盛,冠絕群倫,便是第二名也望塵莫及。
小靈境之內(nèi),其余諸隊無不化身地鼠,深藏不露。
一場爭霸,竟硬生生演變成了捉迷藏!
而斬妖閣,便是那索命的“鬼”。
其間也有數(shù)派隊伍妄圖結(jié)盟,合力圍剿斬妖閣。
然則,所謂聯(lián)軍一交鋒,便被摧枯拉朽般擊潰,最終只得四散奔逃,重歸茍道。
誰先被斬妖閣揪出,誰便淘汰。
七日煎熬下來,那一代不少修行者甚至落下了心疾,午夜夢回,向芙蓉那標(biāo)志性的桀桀怪笑猶在耳邊,每每將他們從睡夢中驚醒。
也是自那屆之后,斬妖閣的隊伍便成了眾矢之的,屢遭“重點關(guān)照”。
若非如此,或許也不至于在后續(xù)接連四屆大會上,成績跌落谷底,慘淡收場。
此刻,昊天鏡演化出的巨大光幕懸浮于燕都之上,小靈境內(nèi)山河萬象、光怪陸離之景,皆纖毫畢現(xiàn)地投射其上。
觀禮者只需跟隨長虛道長的視角,便能縱觀秘境之內(nèi)瞬息萬變的廝殺。
山下人群早已按捺不住,山呼海嘯之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狂熱的期待。
半山高臺之上,萬眾矚目之中,長虛道長長身而起。
他一襲素白寬袍迎風(fēng)獵獵,長發(fā)披散,面容清癯,劍眉之下眸光如星,悠遠深邃。
周身似有淡淡仙靄繚繞,氣度卓然不群。
在天元大陸的掌教至尊中,他以狂放不羈名動四方,擁躉最眾。
相傳其年少時便喜赤身裸體于幽谷險峰間騰躍,追尋上古神人之風(fēng),此奇癖竟延續(xù)至今不減;
癡迷音律,屢次在玄月坊弟子巡演時毛遂自薦登臺獻唱,無奈五音不全,魔音穿耳令人聞之色變;
執(zhí)掌神器昊天鏡,卻毫無大能者常有的矜持謹(jǐn)慎,常于市井間與素昧平生者飲酒作樂,興之所至便將人攝入鏡中秘境游玩;
至于拔道冠、敲僧頭,惹怒對方后便躲入昊天鏡內(nèi)捧腹大笑……
此類軼事,百余年來不勝枚舉。
長虛道長一起身,下方山呼海嘯般的聲浪陡然拔高數(shù)倍,如同沸騰的巖漿!
所有人都明白,小靈境大門即將開啟!
只見他袍袖隨意一拂——
嗡!
燕都上空,金光大盛!
一面巨大無朋、邊緣流淌著玄奧符文的金色寶鏡虛影憑空浮現(xiàn)。
虛影迅速凝實,鏡面之上原本氤氳的混沌霧氣如沸水般翻滾、消散,顯露出一片蒼茫大地的壯闊輪廓,宛如天神俯瞰人間。
最初的仙門大賽,弟子入小靈境純憑機緣。
后經(jīng)各派詬病,運氣成分過重,若點背與強隊同降一地,未戰(zhàn)先輸三分。
遂改規(guī)矩如下:由昊天鏡先顯化大地全貌,供諸仙門弟子短暫觀覽,自行擇定落足之地。
此舉雖仍有運氣之嫌,但終究是自主抉擇。
況且,昊天鏡每屆所映地域皆不相同,或莽原、或群山、或巨城,地形迥異,絕無經(jīng)驗可循。
此刻,百座仙門的精英弟子,便需在這電光石火間,做出事關(guān)生死的抉擇!
山坡一側(cè)的空曠場地上,百支隊伍盤膝而坐,屏氣凝神,等待著鏡光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