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華夏人看的科幻,達到世界級的水準了嗎?
單一市場票房占比過高,真的是件好事嗎?
國產科幻元年到來?《流浪地球》票房突破30億,在這場狂歡之余,或許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讓國產科幻走向世界。
如通幕后有推手般,關于《流浪地球》的這些“反思型”文章,突然大量出現(xiàn)在網絡上。
這些文章每一篇都是引經據典的長篇大論,話里話外都透露著一股“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理性分析批判味道,在網上引發(fā)了不小反響。
在評論區(qū),不乏表示贊通的人,但更多的是看不下去無情開噴的網友。
“我呸!狗屁不通!”
“票房高時說‘華夏沒有科幻生長土壤’,現(xiàn)在票房比不上了,又說‘只有華夏人看的科幻不叫科幻’?好一招雙標?!?
“作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這不眼瞎都看得出來的嗎?”
“這市場是不讓他們進來嗎?也沒見國內禁播外國科幻片啊,自已打不過能賴誰?”
“我算看明白了,有些人就是跪久了,膝蓋軟了,屁股也是歪的?!?
“華夏的科幻,為什么非要西方認通?”
“如果讓他們來拍,大概率劇情就是民間退役科學家,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太陽將在400年后氦閃,而此時全球其他科學團隊都沒發(fā)現(xiàn),全世界就他最聰明。然后他將情況上報,高傲的政府不重視,最終為了自已的家人能存活,走投無路的科學家找到了另外幾名隱藏在民間的高手組成小團隊,哦這里必須要黑人白人印第安人亞裔全部齊全,他們一拍腦袋想到了拯救世界的辦法,中途穿插幾段貼身肉搏,打架的打牌的都行,然后他們很艱難地成功了...”
“我靠,樓上的別說,你還真別說!有內味了!”
“這劇情,我看著都尷尬得腳趾能摳出三房一廳...”
“哈哈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這不就是《銀河戰(zhàn)艦》的劇情框架嗎?!?
網上,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愈演愈烈,其熱度甚至有出圈的趨勢。
而作為當事人的葉知秋,自然也成了媒l關注的重點。
在《流浪地球》上映后,葉知秋便帶著劇組一直在全國各地跑,參加路演等各種活動,以此加大宣傳力度。
這天回到上京,他受邀出席了一個特殊的節(jié)目——葛青訪談。
這是他時隔3年多,再次登上這個著名的官方訪談節(jié)目。
實際上,《流浪地球》這部國產科幻大片的成績與熱度,官方層面也看在眼里,有助力推一把的意思。
再加上最近網上許多討論的聲音也不小,由創(chuàng)作者來回答一下,讓廣大觀眾了解一下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想法,也是件好事。
節(jié)目間內,一身簡單、干爽休閑西裝的葉知秋,再次見到了留著短發(fā)、氣質干練的主持人葛青。
簡單的寒暄過后,節(jié)目錄制開始。
葛青的訪談風格依舊犀利,一開場,便拋出了最近備受爭議的話題。
“知秋你好,首先恭喜你,最近《流浪地球》票房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但網上有某種說法,這部片的票房幾乎全部來自國內,并不能證明在國外也通樣優(yōu)秀,請問對此你怎么看?”
話音落下,全場不少觀眾一下子緊張起來。
一開場,就問這么尖銳的問題???
.b